top of page

​▌影展專文 Film Essays 4

青春的速度與凝止:東南亞城市影像的政治寓意

文 | 鍾適芳

 

泰國青年導演 Nontawat NUMBENCHAPOL 於去年完成了他的第三部長片《曼谷青春紀事》(#BKKY)。出生、成長在人口稠密的曼谷都會中心,Nontawat 的前兩部作品《河》(By the River)及《邊界》(Boundary)抽離曼谷中心的視角與心態,大膽提問泰國邊界的國族認同與階級議題。

 

以 2007 泰柬邊界之爭為背幕,導演以安靜的姿勢,匍匐前行於泰柬邊界的日常與備戰,又從高處鳥瞰泰國國境內的政治與宗教衝突,以宏觀的視角探查歷史及現在,暗示「泰國性」的操弄與不包容。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 Nontawat,以鏡頭冷靜旁觀,對峙當時以泰國中產階級為主力的「黃衫軍」在曼谷鼓動的群眾運動。政客利用「愛泰」言論煽風點火,挑釁泰柬關係,當兩國仇恨擴張為邊界戰火之際,導演同時訪談邊界兩岸的市井小民,原本平和往來的邊界居民無端被捲入愛國主義的煙硝中。

 

《邊界》拍攝期間,泰柬兩國交惡,Nontawat 無法跨越邊界記錄,便與柬裔法籍導演 Davy CHOU 合作,分別在爭議之界的柏威夏神廟(Preah Vihear Temple)的兩端記錄、訪談居民與駐軍。兩位青年世代的泰柬導演,以電影藝術作為共同的信仰及真理,不為國族主義擾動,完成了一部有溫度的、關於人的「邊界」故事。

 

學美術的Nontawat,曾擔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《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》(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)的劇照師,選擇電影創作之路,也是受到Apichatpong 的啓發。影像風格與節奏感一直是 Nontawat 敘事的特色,幾近虛構的故事張力,自由流動在訪談、自述、長鏡頭、緩慢凝止的生活,與明快的剪輯節奏中。多軌的敘事與多元的影像美學交疊,在其前兩部紀錄片中已鮮明,2016年完成的《曼谷青春紀事》更將影像與敘事的跳躍流動放大到極致。

 

《曼谷青春紀事》以兩位即將升大學的曼谷女孩 Jojo 與 Q 為原型,她們之間若有似無的戀情貫穿全片,在挑逗、欲望、渴求、清純、未知的愛戀關係間,導演穿插了他對一百名 17 至 20 歲的曼谷青少年所做的訪談。青春與愛情,在真實人生與虛構角色間流暢且緊密地織錦,因而更見寫實。導演在情節發展至緊要關頭,以指令、打板、演員笑場,介入觀眾與演員的之間。戲裡戲外的權力干預,模糊真實與遊戲之界,使得每位受訪的青少年心聲如鳴鐘般,不再是少年煩惱之輕,他們被壓制在權力構成的社會價值體系下,無法反身。

 

同為青年世代的 Nontawat,正如他影片中擅長的穿越與流動,真實生活中,他也跨越國家政權與殖民者畫下的疆界,與多位深耕柬埔寨當代社會題材的青年導演串連,他們是 Anti-Archive(註)的 Davy CHOU、Kavich NEANG、Douglas SEOK、與 Steven CHEN。帝國與冷戰割裂的中南半島,獨裁與資本主義扭曲下的和鳴,在歷史與政治的宿命下,這群青年導演以電影突圍。像是對歷史與國家權力的否定,他們相互交工,支持彼此的拍攝計劃。生活也如影片的青春角色,在速度中滑板、舞蹈,也以不同的速度探尋影像的意義。

 

《曼谷青春紀事》當中一幕,場景落在曼谷市中心的公園,女主角 Jojo 與 Q 凝結在兩人依偎的世界,對於傍晚六點全國響起的國歌無動於衷。傍晚六點的曼谷公園,散步、慢跑、健身操,一切有聲、動態與活力,在國歌響起的一瞬間,嘎然而止。所有人以立正之姿回應「捍衛國土」的上揚歌聲,Notawat 導演的角色卻沒有起身,她們繼續依靠著彼此的肩膀。

 

2014 年 5 月的軍事政變後,現任總理巴育建立的軍人政權,不斷透過宣傳歌曲及媒體演說,在泰國人的每日,灌輸國族與道德意識。巴育親自填詞的兩首歌曲《把快樂還給人民》、《因為你是泰國》,以網絡、電視、電台、街頭演唱各種媒介強力放送。

 

《曼谷青春紀事》的一百位年輕受訪者追尋的「快樂」,與巴育總理的「快樂」,有如永不交會的兩個星球。曼谷青少年的渴求,在另一個平行於國家的時空,可以速度、可以凝止,他們夢想沒有權力壓制,沒有性別桎梏,情慾自由流動在當下的觸動,以達到快樂的無限。他們的愛戀沒有未來、沒有禁忌、沒有宗教、沒有國族、沒有貞操。他們看似的「無所謂」,是對家國意識的潛意識對抗。

 

Nontawat 的好友 Douglas SEOK 在同一年完成了以柬埔寨首都金邊為背景的《思念曼波》(Turn Left, Turn Right)。《思念曼波》以柬埔寨女孩 Kanitha 為原型,塑造了一個貼近她個性的角色,並以她在金邊的生活樣貌為藍本。雖說是劇情片,其實更像是一部以 Kanitha 為主角的紀錄片。影片以水、水波、水波晃動作為時間、速度、方向的象徵。在金邊這座被赤柬歷史截斷,失去記憶,又突然高樓華廈四起的城市,正值青春的女孩往哪去?

 

戲裡戲外的 Kanitha 都喜歡跳舞,不論場合,身體經常不自主地隨節奏擺動。她喜歡水波上搖晃的半夢半醒,搖擺之間,自由進出屬於自己的世界,暫離舊社會的、新資本的價值規範。

 

金邊是一個失衡漂浮的城市。赤柬傷痕壟斷了記憶,NGO、外資、聯合國、帝國、宗教、政客協商的各方勢力,目標一致地論述歷史與城市榮景。Kanitha 的舞蹈、做夢與回憶,不在這個城市的新建記憶與追逐未來的軌道上。

 

2017年「柬埔寨國際電影節」(Cambodi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)首先選映了 Nontawat 的《曼谷青春紀事》。泰語發音、英語字幕的曼谷青少年愛情紀事,並沒有引發金邊觀眾的迴響。東協包裝下「東南亞」一體的神話,考驗著城市與城市間日常與心理的距離。同時間,一干金邊的導演朋友,放映後真誠地爲 Nontawat 喝彩。無需大張旗幟的結盟,共享節奏與視角的東南亞青年世代導演,以電影重建當代敘事的語言,在獨特的風格與美學下,隱藏安靜的政治寓意。

 

註:

四位以柬埔寨當代社會議題為創作題材的青年導演,結盟為 Anti-archive,作為創作、推廣的相互支援系統。成員包括柬裔法籍的 Davy CHOU、台裔美籍的 Steve CHEN、柬埔寨的 Kavich NEANG,以及韓裔美籍的 Douglas SEOK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