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​關於2018 mmf mini小流浪

關於小流浪 mmf mini

 

流浪之歌音樂節(Migration Music Festival)是台灣鮮少聚焦民謠、世界草根音樂與當代議題的獨立音樂節,自2001年創辦以來,總是帶領樂迷走出舒適圈,跨越文化邊界,聽見音樂的多樣性,並搭配深度座談,促成更多的對話與思考。

 

2014年開始,為維持音樂節的深度質量,音樂節每兩年推出ㄧ特別企劃—「小流浪 mmf mini」,回歸單純的一日小型音樂故事聚會,邀請1至3組唱作樂人,近距離分享歌謠與土地的故事。2014年是獻給孩子的,來自草原、山林大地的遷徙之歌;2016年則隨著葡萄牙視障歌者Dona Rosa​的fado吟唱漫遊里斯本街頭。

關於誰在那邊唱民謠?

今年「2018 mmf mini 小流浪」將再次創造說故事與聽故事的對話平台,以《誰在那邊唱民謠?》為題,,邀請三組遊牧城市邊陲的唱作樂人,以簡單的和弦與反覆的唱唸,刻印城市裡小人物的真實樣貌。三組樂人,截然不同的民謠創作風格,但卻訴說著相似的主題,關於時下對創作、對自我的提問、對環境議題的反思、對普世生活的焦慮、對世代間城鄉遷徙、流浪的心聲...彷彿民謠能跨越族群、超越語言,不只是說著他方的故事,而像是映照出你、我周遭的生活風景。

 

關於三組民謠樂人

三組唱作樂人有第一次海外表演、來自印尼泗水的民謠組合—Silampukau,「宇宙歌者」,曲風清新甜美、歌詞卻炙熱又冷靜地批判日常見聞。他們唱出東南亞曾經最大的紅燈區、被水泥高樓取代的村落風景、夜幕降臨街燈亮起的車陣、私釀劣酒的酒販與賄賂文化,還有在當地討生活的異鄉人。帶我們看見泗水(Surabaya)—這個印尼第二大城市,不同於光榮與進步的一面。

 

有跟印尼的Silampukau有著相似音樂歷程的台灣客家歌手黃瑋傑,藉由兩張交工樂隊的專輯,重新認同家鄉—美濃。他不否認、也不逃避,交工樂隊及林生祥對他在音樂及思想上的啟發,甚至刻印為一首成長之歌《天光日》。他的作品亦多環繞於對社會與環境的觀察,歌謠聚焦農鄉的多重面向描寫、人與土地的關係、文化與身份的認同。第二張專輯《夜色》不止唱出自己的風格,也唱出城市鄉間裡,跨國移工、無業街友、遠嫁新移民、拆屋迫遷等,被台灣社會忽視的,小人物的心聲。

 

還有由生根台北的「老外」組成的,The Muddy Basin Ramblers,「泥灘地浪人」,吉他加上各種自製樂器,如玩具笛、台製塑膠澡盆製成的貝斯、洗衣板成節奏樂器,將美國的瓶罐樂隊(Jug Band)傳統移植台北,曲風多元,橫跨藍草、藍調、爵士與搖擺等。他們風趣、幽默,帶點搞笑的表演,卻又精確地描繪「老外」與台北這城市的糾葛,勾勒出不同於台灣人視角,卻又生活感與「本土味」十足,地道又混血的「鄉土味」。成團不久,即受邀至「流浪之歌音樂節」演出。十五年後,七位來自台灣、美國、加拿大、以及英國的各路樂手組成的泥灘地浪人將重回「流浪」舞台,帶來最新專輯《擒虎記》的全新首演!

9/15(六)起,4場「說」民謠講座,2場「唱」民謠音樂現場,在民謠樂人絕不寂寞的「流浪之歌音樂節」,邀請大家一起來聽見城市、聽見土地、聽見流浪遷徙、聽見你、我,我們身邊的故事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