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流浪是誰?誰來流浪

.....

2001年秋,在國際樂人、樂評、媒體、公部門,以及一群熱心義工夥伴的支持下,創辦了「流浪之歌音樂節」,至今已邁入第11屆。音樂節還在萌芽階段,核心價值便已十分清楚:不要大型的「世界音樂派對」,創造超越音樂、超越節慶的聚會,以及觀眾與說故事人的對話場合。

 

90年代末,台灣還沒有同類型的音樂節,我們在音樂節中發聲的議題、實驗、挑戰、創新,一次次突破我們自己的標準與規格,也給台灣音樂圈新的養分和可能性。「流浪」多年來主動創造了許多新的音樂對話,也爲台灣樂人打造與國際對話的平台。

 

2003年,沖繩三弦大師平安隆受邀「流浪」,當時「交工樂隊」剛解散,林生祥還猶豫於未來的音樂路,我們安排林生祥在平安隆演出中客串,因此拍合出後來的《種樹》專輯,以及林生祥與大竹研這對堅韌的音樂搭檔。

 

2004年始至今,與挪威原住民音樂節—海岸風暴音樂節(Riddu Riddu Festivali)合作節目,成為姐妹音樂節。爲兩邊的原住民樂人及觀眾,以音樂演出、紀錄片、座談,開啟了一場又一場的原權及身份認同的對話。

 

2006年的「無國界」計劃,將台灣作曲家與演奏家鍾玉鳳,與德國、匈牙利優秀樂人跨界合作,打開台灣草根音樂新路徑,開啟玉鳳踏上國際音樂舞台的第一步,於2009年成為德國最大民謠音樂節TFF, Rudolstadt焦點單元中,唯一代表亞洲的女性音樂家。

 

「流浪之歌音樂節」同時引介來自世界各地,國際樂壇上的重量樂組或新秀樂團來到台灣,讓觀眾從「流浪」聽見世界。展演之外,流浪更重視音樂背後的文化思考與歷史脈絡,「議題」性格強烈,搭配影展與深度座談,讓音樂節不只是大型節慶,更是發揮社會影響力的平台。流浪進一步的特色是策劃「跨界音樂計劃 Cross-Culture Collaborative Projects」,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好手與台灣樂手在台駐地創作、發表演出。

#流浪之歌音樂節  #大大樹音樂圖像  #MMF  #treesmusicart

.....

​歷屆流浪之歌音樂節

2018 誰在那邊唱民謠?Who’s That Singing Folk Songs? ● 2017 我不在房間 I’m Not in My Room ● 2016 里斯本街頭 Streets of Lisboa ● 2015 米河流 Rice River ● 2014 小流浪 mmf mini ● 2013 吟遊人 Storytellers ● 2012 流浪10 相聚在路上 Gathering on the Road ● 2011 家/離家 Home & Away ● 2009 南 South ● 2008 城市邊界 City Borders ● 2007 土地之歌 Land & Freedom ● 2006 無國界 Crossings ● 2005 手風琴.新定義 Accordion.New Definition ● 2004 放聲.自由 Loud & Free ● 2003 老傳統.新生命 Old Roots.New Concept ● 2001 流浪音樂節

bottom of page